为了便于社会各界和相关单位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预案有关内容,现就《预案》出台的有关背景和依据、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等相关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有关背景和依据
随着陇川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需求日益提高。目前,我县在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应急工作中,依然存在应急预案管理统筹性不够、应急预案实效性不强等问题,需要有科学、高效的救助应急预案来确保人民生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和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健全陇川县应对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合理调配救灾资源,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救助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云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德宏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陇川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干旱、洪涝、风雹(含狂风、暴雨、冰雹、雷电)、低温冷冻、雪、霜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
当周边县(市)发生较大以上自然灾害并对陇川县行政区域内造成影响时,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县内应急救助工作。
三、主要内容
《预案》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3.灾害预警响应、4.信息报告和发布、5.应急响应、6.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7.保障措施、8.附则。
第一部分总则,确定《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及启动要求。
第二部分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陇川县减灾委组织指挥体系、减灾委成员单位、减灾委办及减灾委专家委员会职能职责。
第三部分灾害预警响应,明确预警响应适用情形及救助措施。
第四部分信息报告和发布,规范灾情信息汇总、分析、上报及部门共享工作等流程。
第五部分应急响应,明确自然灾害先期处置、分级响应两方面内容。重点明确应急响应四个级别:Ⅰ、Ⅱ、Ⅲ、Ⅳ级及不同级别的启动条件、启动程序、响应措施和响应终止。
第六部分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根据国家、省、州对自然灾害救助及房屋恢复重建规划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及倒损房屋恢复重建等工作。有关部门协助承保机构进行理赔服务工作。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包含资金、物资保障,交通、通信和信息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及宣传、培训和演练等8方面内容。明确了各项保障工作的有关措施和要求。
第八部分附则,规定救助款物监管、奖励与责任、预案更新与管理、预案解释及实施时间等内容。
四、与上级文件异同
德宏州未出台相关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